9.1.1 缘于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头痛
描述:
头痛由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引起,持续时间不定。该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流感样症状。典型头痛一般呈急性发作,表现为颈强直、恶心、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和/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感染消除后头痛即可改善,但少数情况会变为持续性头痛。
诊断标准:
A. 头痛持续时间不定,均符合标准C
B. 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已经确诊
C. 至少符合下列4项中的2项以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 头痛出现与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发作在时间上相关
- 头痛随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进展而显著加重
- 头痛随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减轻而显著改善
- 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
a) 全头部
b) 位于项背部,并与颈项强直相关
D. 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
评注:
头痛是上述感染后最常见或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当头痛伴有发热、精神状况的改变(包括警惕性减退)、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全身性癫痫发作,都应该考虑9.1.1缘于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头痛的可能。在患脑炎的情况下,会出现相关症状包括语言和听力障碍、复视、躯体感觉部分缺失、肌无力、四肢部分瘫痪、幻觉、人格改变、判断力减退、意识丧失、突发严重痴呆和/或记忆丧失。
然而,在大多数颅内细菌感染的病例中,区分单纯脑膜受累和单纯脑实质受累十分困难。此外,这些区分不会对病情评估和治疗选择方面造成影响。因此,细菌性脑膜炎所致头痛和细菌性脑膜脑炎所致头痛都划分至9.1.1缘于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头痛的诊断中。
多种细菌都可导致脑膜脑炎,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球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由于免疫抑制剂(HIV、移植术后或其他慢性免疫抑制剂治疗)影响易感性和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因此免疫背景至关重要。
细菌感染直接刺激位于脑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头痛发作。细菌产物(毒素),炎性介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及细胞因子以及其他由炎症释放的产物不仅能够直接导致疼痛,而且可以引起的痛觉过敏及神经肽的释放。在脑炎患者中,颅内压增高也是头痛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头痛随感染消除而得以改善。但感染可能维持活性数月余,从而导致慢性头痛。在少数情况下,感染病因消除后头痛仍持续3个月以上。由于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1.1缘于细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头痛分为三个亚型,这取决于感染是否完全消除还是仍处于活性状态。